close

AIC-700x455.jpg 

英國劇作家JB Priestley的經典話劇改編成的電影,《An Inspector Calls 》1945年先於蘇聯首演,其後1946年在英國演出。它是Priestley特利最出名的舞台作品,也被視為其中一個經典的二十世紀中期英語戲劇,電影時間設在1912年英國北部內地工業城市布倫利的一個夜晚,大商人、准爵士Birling先生,正在自家舉行女兒豪華的訂婚慶祝晚宴,正當眾人慶祝之際,一位探長突然登門拜訪,前來調查一個年輕女工的自殺案件。看似與女工自殺案無關的Birling一家在探長以步步緊逼的調查詢問之下,證明了每一個人都要對這個女工的死負責。

 

FotorCreated.jpg 

角色由左至右:警探Inspector Goole、夫人Sybil Birling、女工Eva Smith/Daisy Renton、兒子Eric Birling、准爵士Arthur Birling、Sheila未婚夫Gerald Croft、女兒Sheila Birling



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


Birling准爵士在兩年前解僱了Eva Smith,原因是因為不滿她要求僱主應該對全廠女工加薪,這也看到了Birling准爵士錙銖必較、對他人吝嗇自己卻十分豪奢的反差;女兒Sheila Birling則是在服裝店和母親有了小爭執,將情緒發洩在店員Eva上,Sheila投訴Eva態度不佳對顧客無理,導致Eva二度被店主開除;至於Sheila的未婚夫Gerald在酒吧為Daisy Renton(改名後的Eva)解圍,後來進而發展成地下情,而當時Gerald與Sheila已有婚約Eva並不知情,隨著婚期將近Gerald藉口出差留下一筆錢後就終止了和Eva的關係。Birling先生的兒子Eric酒吧認識了化名Sarah的Eva,後來兩人發展成戀人關係,在Eva懷孕後得知Eric給她的錢都是從家中偷來的就決定與Eric斷絕聯繫;最後Sybil女士身為婦女援助基金會的董事,拒絕了當時前來要求協助懷有身孕的Eva,認為為了拿到這筆補助款演出這一場戲碼,Birling一家的「無心知過」而這也一步步將Eva Smith推向死亡。


你的一個念頭或許可以改變他人一生


在這則故事Birling一家每一個人都與Eva接觸過,只是在不同場合不同的狀況,也因為Eva用了許多話明,沒有人知道原來他們在生活中曾經接觸過的女性竟然會有交集,但這麼多的巧合在現實中是的確有可能會發生的,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對社會周遭的人多一些同理心,不要將素昧平生的人拒絕于自家門外,也許就不用付這種無形的責任、背負這種不光彩的罪責。其中故事的有趣之處是在結尾的二次轉折,Birling一家懷疑Goole警探描述自殺案的真實性,前一刻的自責還有滿屋的羞赧分為瞬間因消雲散,夫妻倆和Gerald繼續暢飲慶祝,認為只是自己被開了一個惡劣的玩笑罷了,看了實在覺得可悲又諷刺,但這就是真實社會的樣貌吧我想,最後當眾人鬆懈之際,Birling一家的電話再度響起,Eva真的自殺了嗎?


保有自我價值


“Do you believe in god?”
"Yes."
"How can you?"
"I can't believe in people. I have to believe in something, or I'd fall. Fall down through the cracks, never stop falling."

一開始片頭的旁白是一對男女的氣音對話,情緒感覺得很灰暗,當全片結束時再回頭看看這幾句話,心頭覺得更酸但卻更真實,你相信神嗎?我信,因為我不相信人,但我必須相信點什麼不然我就會這麼墮落了。相信大家應該都感覺的出來這是Eva的自白,也是她在經歷最困難日子裡的唯一信念,即便她遇到這麼多對她不友善的人、深知人性的醜惡黑暗面、更體會了社會的殘酷,但她還是選擇相信一切都還有希望,不管在何時都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,不會為了私利而出賣自己,不會和這些偽君子同流合污,Eva純粹真誠的性格相較于Birling一家更顯珍貴,在冠冕堂皇的外表下,我們很難看出一個人的本質,也許撕下了這些完美的皮囊我們只會看到一身的腐肉,而不光鮮的外表下就有著一顆炙熱的靈魂,的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第二次機會,但是當每一次對惡的靠攏、屈服,時間久了就會忘記什麼是善、什麼是自己,永遠身處在墮落之中。



電影資訊: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4271918/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n 的頭像
    Tin

    Sorts of Things 各式各樣的小事

    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